近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关于北京太和妇产医院有限公司职工债权的公示》,显示北京太和妇产医院已经于2024年3月申请破产清算,
北京太和妇产医院于2014年11月成立,医院拥有23824平方米的超大规模,是按照国家二级妇产专科医院标准建设的,其规模和设施在当时均堪称一流(医院管理论坛报,2024)。然而,从辉煌到衰败,也不过10年。
早在2022年,太和妇产医院使用房屋的出租方——北京金渤瀚国际商务会馆管理有限公司就发出风险提示,北京太和妇产医院四年累计欠该公司巨额房租、水、电、空调等费用,给该公司造成极大损失。
北京太和妇产医院不是个例,2021年开业不到两年的四川德阳美婴儿妇产医院破产,今年5月突然宣布倒闭的宿州和美医院,北京恒和医院因产科病人数量下降难以运行下去,淮安泽明妇产医院宣布因长期亏损无限期停业。
2016年二胎政策前后,专家预测,“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将在未来 4-5 年间大幅提升,年度出生人口峰值在 2200-2700万之间。专家乐观的预测,使得社会资本对私立妇产医院的投资信心增加。
但现实却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2016年,民营妇产专科医院的数量是690家,在2019年达到了756家,2021年又减少到739家。总数不增反减,一批民营妇产医院关门倒闭。
另一方面,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2年人口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人口总量为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国人口总量下降的主要正是出生人口减少,造成出生人口减少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育龄妇女持续减少、生育观念变化、婚育推迟等。
从长期看,产科依然会有需求,但是产科市场萎缩已经是必然事件,不确定的是萎缩幅度。对于行业内从业者而言,必然要考虑未来如何生存的问题。
公立医院由于具有普遍服务的特殊责任,一般情况下不会取消产科,只会缩减产科规模。在今年多家公立医院注销产科事件发生后,3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通知》,强调公立医疗机构要承担产科服务兜底责任。
首先是建档变容易了,很多孕妇因为怕自己、怕孩子出现其他病症,有三甲可选的情况下也会重点考虑;其次,伴随着无痛分娩的普及,一些公立医院也开设了价格优惠的特需产科,更多消费者开始斟酌私立和公立之间的“性价比”。
原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曾表示,现存的私立妇儿医院多数是业务单一,没有技术特色,竞争充分,到头来只能打价格战,运营艰辛,获客难,获客成本高。要想在这种竞争环境下生存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战略转型,组织升级,产品迭代。
所幸的是,现在还是有不少民营产科医院在继续保持并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乘机吸收部分优秀人才,提升医院专业技术水平,提供与公立医院不相上下附加值还更多的医疗服务。更多民营医院依托起机制灵活的优势,从医疗(看病、生孩子)的重心扩大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包括月子、产康、医美、以及心理与精神健康。也有医院开始探索“医育结合”的托育服务新模式。
另外,辅助生殖这一赛道也不容忽视。尽管中国是全球开展辅助生殖最多的国家,但与美国近30%的渗透率相比,我国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仅为7%,仍具有较大的市场。不过,入局辅助生殖市场医疗机构还需拿到试管婴儿牌照,从谋划到落地,时间不短,任重道远。
“民营院长俱乐部”认为,我们或许可以从妇产行业这几年的变化可以看出,医疗行业并不像曾经一些投资者吹嘘的,属于“朝阳行业中的朝阳行业”,它也在受社会需求、环境、政策变换影响。急功近利、没有特色、没有技术、不能审时度势成功转型、或是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的机构还会更快地倒闭。
未来国家政策还会继续鼓励民营医疗发展,但民营医院生存确实不易,管理者还需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去积极应对市场上的变化。提升医疗水平至关重要,但有时候正确的决策选择,能直接引导一家医院向好的方向发展,也颇为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湖北通报:工作日下午,陈小平酒后与他人发生纠纷,党内严重警告、政务降级
掘金官方晒约基奇23+19:两战43+31+13太全面 被评联盟第一人有理
微成都周报|四川九洲副总经理兼董秘辞职;蜀道与丰田的氢能合资公司正式注册;国光股份拟委托实控人之子代为培育海外项目
荣耀Magic8 Ultra再次被确认:完全体AiMAGE+2亿长焦,明年Q1发布
OPPO Find X9系列规格已清晰:哈苏凝光+7K电池,全面对标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