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艾草的清香撞上冰淇淋的甜蜜,当龙舟的鼓点与孩子的歌声合拍这是今年端午节与儿童节相遇制造的双重快乐。“双节”相遇最好的打开方式,就是让孩子们在触摸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与美食的同时,感受大人们想方设法安排的节日惊喜,这样的节日体验必定是孩子们难忘的回忆。
南开区第四幼儿园的“粽香端午,快乐集市庆六一游园活动”火热开张。这场筹备近一个月的盛会,让萌娃们化身“小掌柜”,传统文化与童真创意碰撞出奇妙火花。早在5月初,幼儿园就悄悄“剧透”了这场惊喜,孩子们掰着手指头倒数日子。
活动开始,园区里粽香与笑声交织。孩子们踮着脚尖守在自己精心打造的摊位前:手工缝制的艾草香囊缀着五彩流苏,轻轻晃动便散发出淡淡药香;旧玩具裹上新彩纸,摇身一变成了抢手“宝藏”。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苹果树下的教师义卖区。手作艾草风铃随风轻响,彩绘龙船模型色彩斑斓,每件作品都藏着满满的心意。家长们纷纷解囊,孩子们用歪歪扭扭的笔迹写下名字,签名墙上渐渐开满“爱心花”。
5月3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体验日”活动在和平区第十六幼儿园举行。
扎染体验区热闹非凡,孩子们围坐在工作台前,认真地用皮筋将白布捆扎成各种形状。大班的刘伊米小朋友兴奋地举起刚染好的布料:“老师快看,我的布变成蓝色了。”她手中的布料呈现出美丽的冰裂纹图案,引得周围小伙伴羡慕的目光。
拓印区内,孩子们用特制的龙舟、粽子模具制作拓印画;手工区内,五彩丝线在孩子们灵巧的小手中变成了一条条端午手链;香囊制作区飘散着淡淡的艾草香气,家长和孩子一起填充香料,制作寓意吉祥的香囊。
园长林雪梅表示,“孩子们在游戏中接触非遗文化,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增进了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孩子们的小手摆弄着嫩绿又带着奇妙味道的艾草,听老师讲这特殊的植物有什么妙用。这是和平区十一幼的孩子们在端午之际开启的一场充满文化韵味的奇妙之旅。
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小朋友们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大家唱起《二十四节气歌》,清脆的童声和可爱的动作,展现了四季的变化和传统节气文化的内涵。
活动中,幼儿园还精心准备了新鲜的艾草,大班孩子们亲手制作端午艾草花束门挂,艾草的清香飘散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不仅能驱散蚊虫,更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一场别开生面的“劳模进校园庆六一,爱国主义育新人”活动在逸阳梅江湾学校举行。
全国劳动模范、逸阳梅江湾学校理事长王希萍,为同学们送上特别的六一成长寄语。她结合自身的奋斗历程,向学生们提出了在劳动中锤炼吃苦耐劳的筋骨,用工匠精神对待每一次学习的殷切期望。“先折个小漏斗,再放两勺糯米”在劳动技能传授环节,最有节日氛围的当属包粽子区。十大买球的app糯米的清甜混着粽叶的清香,劳模阿姨手把手教孩子们折粽叶、填馅料。“我的粽子怎么像个歪脖子葫芦?”有学生问道。此起彼伏的惊叹和笑声里,形状各异的“成果”很快堆满。
劳模团队带同学们解锁书法、盘扣编织、粽香裹叶、包饺子、冷荤拼盘、蛋糕裱花等多彩技能。逸阳梅江湾学校校长杨乃容表示,这场融合节日民俗与劳动教育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亲手创造的快乐,更在他们心里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崇尚劳动精神的种子。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收获了团队协作的快乐,更在构思与操作中锻炼了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伴随铿锵的鼓点,红黄双狮时而俏皮眨眼,时而凌空腾转,象征着南开区新星小学的学生们积攒一学期的综合发展积分即将“跃龙门”变现的“梦想小屋”盛大启幕。步入校门旁的“梦想小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充满科技感的3D打印展示区这些精巧的生肖模型、钥匙吊牌,都是学生们即将用积分兑换的成长勋章。五年级的王同学用150积分兑换他梦寐以求的火箭模型。“这可是我每天坚持早读换来的!”他骄傲地向小伙伴展示手册上密密麻麻的印章。三年级的李同学踮着脚尖,用80积分换取了一块精致的菊花药皂。“我要送给妈妈,她晚上总是睡不好”,孩子天真的话语让在场的老师都露出欣慰的笑容。采访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姬琳介绍了“梦想小屋”设立的初衷,这不仅是一个积分兑换平台,更是探索五育并举的创新实践。就像中医药讲究配伍得当,教育也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独特的“百草长卷”35味中草药以传统国画技法跃然纸上,柴胡枝叶舒展显其疏肝解郁之效,薄荷叶片青翠展其清凉透达之功。这幅由师生共同参与创作的画卷既彰显中医药文化底蕴,又暗喻孩子们如百草茁壮成长。
传统中医中草药作为该校的特色,姬琳更是对学校里的每一块中药种植地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种植采摘炮制制作端午香囊等中草药手工作品,孩子们更加了解了中草药传统文化,并且也逐渐喜欢上了这种文化传统瑰宝。
和平区岳阳道小学的孩子们走进五大道街育文坊社区,与社区的爷爷奶奶一起包粽子、唱童谣。
老人们化身“传统技艺导师”,耐心地向孩子们示范包粽子的步骤:折粽叶、填糯米、放馅料、裹紧扎绳。孩子们目不转睛,跃跃欲试,从最初略显笨拙,到后来在老人们手把手的指导下,成功包出粽子,满满的成就感。老人们一边包粽子,一边向孩子们讲述着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以及屈原的故事。包粽子间隙,孩子们用清澈的嗓音唱起了动听的《萱草花》。温柔的旋律中,孩子们的歌声唤起老人们的回忆,想起小时候的端午,小时候的六一,看着现在幸福、快乐的孩子,老人们满足地笑了。
“双节”相逢之际,“端阳花会”第三届天津市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展示活动在天津华夏未来儿童公园亲水平台开启。来自全市17所学校、近400名师生齐聚一堂,中国鼓、飞镲、高跷、宫廷中幡、武法鼓、小车会、空竹、舞龙舞狮等表演型传承项目纷纷登场。
来自武清区下朱庄街南湖小学的舞龙舞狮队一登场,便掀起热潮。金龙翻腾,雄狮腾跃,孩子们默契配合,龙身起伏间尽显磅礴气势,狮头灵动中传递吉祥寓意。滨海新区欣嘉园第一小学的武法鼓登场后,孩子们在鼓点儿的伴奏下,展示出“法融文武间,鼓合风云起”的气势。滨海新区高庄学校飞镲队的孩子们则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沽飞镲”熠熠生辉,铿锵的鼓点中,孩子们手中的铜镲上下翻飞,红绿黄三色绸带随风飘舞,清脆镲声与激昂节奏交织,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当传统的节日美食遇上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结果总会出人意料,粽子到了孩子们手里,也可以包成不同样式。为了在南开区嘉陵道街雅安西里社区举办的“我是小小工匠”亲子创意粽子大赛,让孩子们在儿童节之际玩得更有意义。十大买球的app
亲子协作加上创意表达,活动鼓励一个个家庭在传统粽子中融入创新元素“蝴蝶结”粽子:一位小朋友在妈妈的帮助下,将粽叶编织成精致的蝴蝶结形状,寓意“吉祥如意”。“元宝”粽子:父子搭档用粽叶包裹出饱满的元宝造型,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妙脆角”粽子:充满童趣的三角锥形粽子,搭配彩色丝线缠绕,成为全场最受欢迎的创意之一。此外,还有“小星星”“爱心”“小动物”等造型的粽子亮相,展现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比赛结束,评委根据创意、美观和协作性评选出“最佳造型奖”“最佳合作奖”等奖项,每位参与者都获得了社区准备的香囊和五彩绳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