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买球网站推荐平台-最全最正规的买球入口

和合之城台州:产业图谱里的科技因子-买球平台app
和合之城台州:产业图谱里的科技因子
发布时间:2025-05-29 16:20:18

  台州,是中国和合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民间传说中,唐代诗僧寒山与拾得曾在台州天台山修行,他们被后世尊为“和合二仙”,代表着和睦与团结。千百年来,和合文化如涓涓细流滋养着这片热土,孕育着台州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城市精神。

  作为一座将“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理念深植于血脉与肌理的城市,近年来,台州在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企业发展等领域大放异彩。作为山海水城,台州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底色;作为和合圣地,台州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支撑;作为制造之都,台州以创新活力为引擎。三者交融,共同绘就了一幅人城共进、永续发展的和谐画卷。

  在台州,民营经济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台州共拥有在册民营企业27.08万家,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78%的GDP和86%的税收。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几乎撑起了台州经济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台州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协同发展理念,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抱团发展等模式,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以台州汽车产业集群为例,吉利汽车作为链主带动了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作为“民营造车第一城”,台州拥有6 0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达471家,目前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汽车产业链。这些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通过紧密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技术互补,极大地提升了台州汽车产业的整体实力。

  台州市路桥区科技局副局长戴斌告诉《华东科技》的记者:“在路桥区,十大买球的app汽车配套市场与生产资料十分齐备,小到螺丝大到发动机,采购人员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拼装出一部整汽车,这是路桥区传统制造业的禀赋。我们在布局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就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区原有产业禀赋,通过龙头企业的牵引联动,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转型。”

  除汽车产业外,台州其他传统产业的民营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之路。以模具产业为例,在“中国模具之乡”黄岩区,众多模具企业通过行业协会等平台,加强了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这些模具企业共享设计资源,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共同承接大型模具项目,有效提升了“黄岩模具”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黄岩区模具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通过协同合作,区内模具企业的整体产值保持了年均不低于10%的增长态势。

  为持续推动民营企业的协同发展,台州市各级政府积极作为,其不仅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还积极打造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地方民营企业提供更先进、高效的解决方案。例如,2024年,路桥区政府基于“人工智能+产业”的智能化发展需求,与华为合作创建了台州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依托华为云为不同行业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的数字化诊断专家团队还会为本地民营企业“把脉问诊”,依据“诊断”结果为其量身定制数字化转型方案,助力民营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路桥区这一数实融合创新模式不仅获得了主流媒体的多次报道,还为全市企业联动、数字化转型树立了典范。戴斌表示:“除了华为之外,我们还引入了为汽车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浙江星创汽车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为企业优化物流节拍设计、规划运输路径的八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低门槛、平台化的数字孪生、工业仿真服务的深圳十沣科技有限公司等专业服务商,通过‘需求驱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实现产业链的合作共赢。”

  在当下这个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科技与金融的关系好比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为推动产业和企业发展壮大,台州积极探索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路径,致力于将资本打造为推动产业与企业发展的“新引擎”。具体来说,台州设立了规模达10亿元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为开展研发活动、构建创新平台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200万元的奖励;对推出科技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激发其服务科技企业的积极性。

  在企业融资领域,台州持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末,台州全市民企贷款余额实现大幅增长,融资成本降至历史低位。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融资难的困境,台州金融机构积极推出一系列特色金融产品。

  例如,温岭农商银行与台州市科学技术局深化合作,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为某省级科技型企业提供了300万元周转资金,同时计划通过知识产权质押为其发放“工具速贷”800万元,以助力该企业购置先进的研发设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024年,为重点布局“5+5+6”产业体系(5大产业城+5大产业集群+6大未来产业),台州重组了台州科创集团,并以资本为纽带,深度赋能区域产业创新与企业发展。台州科创集团建立后,迅速组建了规模达50亿元的浙江省“4+1”(4只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和1只“专精特新”母基金)精密制造装备基金(台州)、规模达50亿元的台州市科创母基金和规模达30亿元的科投领创基金,并与君联资本、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头部基金管理机构合作新设了4只市场化基金。目前,台州的基金群落已经覆盖了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从政府产业基金到国有投资基金,从天使投资到并购、纾困等各类基金一应俱全,从而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精准的资本支持。

  台州科创集团副总经理张赛挺告诉《华东科技》的记者:“在产业投资运营领域,集团通过股权直投、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投资了国星宇航、银河航天、星原驰等新质生产力项目,旨在支持这些未来产业项目发展成台州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同时,集团充分发挥综合金融平台优势,通过融资租赁、担保等产品服务近900家企业,给付金额近100亿元。资本与产业的协同配合,为台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有助于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人合、事合、心合,张赛挺用这三个词概括了台州科创集团与地方科创环境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这三个词也是台州科技金融与产业协同发展、和合共生的真实写照。

  台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大力推进科创飞地建设,并以此为连接长三角优质科创资源的关键纽带。自2018年起,台州先后在上海、杭州等地设立了13个科创飞地(总面积逾50 000㎡)。目前,这些科创飞地正源源不断地为台州输送创新活力。

  坐落于上海杨浦区湾谷科技园的台州(上海)国际创新中心是台州首个市级科创飞地。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引进8家高新技术企业、2个领军人才项目和5个“500精英”项目,助力3家企业实现产业化并落地台州。浙江妙月航天应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妙月)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杭州妙月主要从事低轨科学实验卫星的生产,助力科研院所开展验证实验。其研发基地设立在台州(上海)国际创新中心,可充分利用上海的高端人才与前沿技术资源;其生产基地、数据接收基地则布局在台州,现已实现研发与生产的高效协同。

  戴斌谈道:“我们希望借力创新飞地,与长三角区域的科创势力同频共振。我们鼓励企业到上海、杭州等地建设异地研发中心,同时积极探索‘科创飞地+产业飞地’双向培育模式,即通过互联共建研发基地和技术转移转化基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实现优势互补,共享一体化发展红利。”

  另外,在产业协同方面,台州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城市的产业对接。在汽车产业,台州积极引进上海年产1.6亿套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铝壳端盖等项目;在医药健康产业,台州积极引进赞生药业中成药生产线等项目。同时,台州企业也在积极布局“走出去”战略,与长三角地区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例如,作为全球智能化服装成套装备领域的标杆企业,杰克控股集团不断拓展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份额,并与当地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以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台州积极举办各类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产业峰会等活动,为区域企业与科研机构提供了丰富的交流与合作机会。在台州国际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上,众多企业与科研团队展示最新研发成果,吸引了长三角企业与投资机构的关注,累计合作金额达数亿元。这些活动不仅加速了先进技术在长三角区域的流通,还促进了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了台州乃至整个长三角区域的创新能力。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征程中,台州通过构建科创飞地网络、立足产业优势推动转型升级和积极促进先进技术流通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台州有望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为长三角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台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