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买球网站推荐平台-最全最正规的买球入口

流体控制组件-买球平台app
流体控制组件
发布时间:2025-07-07 22:59:54

  1.一种流道控制组件,包括流体管理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组件还包括通道

  元件,所述流体管理元件与所述通道元件连接,所述通道元件具有通道,所述通道元件包括

  流道板和复合板,所述流道板和/或所述复合板具有形成所述通道的槽腔,所述流道板或所

  述复合板具有孔,所述孔贯穿所述流道板或贯穿所述复合板,所述流道板和所述复合板配

  合形成所述通道的至少部分,所述孔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流体管理元件能够通过但不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元件包括阀元件、

  热交换元件、贮液元件,所述阀元件、所述热交换元件、所述贮液元件分别与所述通道元件

  连接,所述阀元件通过但不限于所述孔连通或不连通所述通道中的两个或多个,所述热交

  换元件通过但不限于所述孔连通所述通道中的两个,所述贮液元件通过但不限于所述孔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具有形成所述通

  道的槽腔,所述流道板包括第一壁,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壁的方向,所述槽腔自所述第一壁向

  内远离所述第一壁凹陷形成,所述复合板包括第一复合板,所述第一复合板包括第二壁,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板包括第一复合板,

  所述流道板和所述第一复合板分别具有形成为所述通道的槽腔,所述流道板包括第一壁,

  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壁的方向,位于所述流道板的槽腔自所述第一壁向内远离所述第一壁凹

  陷形成;所述第一复合板包括第二壁,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壁的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复合板的

  槽腔自所述第二壁向内远离所述第二壁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贴合,所述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板包括第一复合板

  和第二复合板,所述流道板包括第一壁和第三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三壁相对设置,沿垂

  直于所述第一壁的方向,所述槽腔的部分自所述第一壁向内远离所述第一壁凹陷形成,所

  述槽腔的另外部分自所述第三壁向内远离所述第三壁凹陷形成,所述流道板位于所述第一

  复合板和所述第二复合板之间,所述第一复合板与所述第一壁贴合,所述第二复合板与所

  述第三壁贴合,所述流道板、所述第一复合板、所述第二复合板配合形成所述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壁的方向,所

  所述通道元件还包括阀安装座,所述阀安装座与所述流道板连接或者所述阀安装座与

  所述流道板一体成形,所述阀安装座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安装腔,所述阀元件的部

  分位于所述安装腔,所述阀元件与所述阀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分别通

  过所述孔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阀元件通过所述阀安装座连通或不连通所述通道中的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

  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第七通道、第八通道,所述流体管理元件包括

  阀元件,所述阀元件包括第一阀元件、第二阀元件、第三阀元件、第四阀元件、第五阀元件;

  所述第一阀元件能够直通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阀元件能够直通

  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阀元件能够直通连通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

  八通道,所述第四阀元件能够节流连通所述第四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五阀元件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元件还包括牵引块,所

  述牵引块与所述第一复合板连接,所述牵引块具有牵引流道,所述牵引流道与所述第八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元件还包括热

  交换元件和贮液元件,所述热交换元件具有不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

  连通所述第七通道和所述第八通道;所述贮液元件具有贮液腔,所述贮液腔分别与所述第

  所述流体控制组件还包括多通阀元件,所述多通阀元件包括多通阀和连接件,所述多

  通阀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热交换元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具有进口接头流

  道、出口接头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出口接头流道连通,所述第二

  流道连通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所述多通阀能够使所述进口接头流道与所述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元件还包括接口座,所

  述接口座与所述流道板连接或者所述接口座与所述流道板一体成形,所述接口座具有接

  所述接口座具有第一接口座、第二接口座、第三接口座、第四接口座、第五接口座,所述

  第一接口座具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接,所述第一接口与压缩机的

  出口对接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座具有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通道

  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冷凝器的一端接口对接连通,所

  述第三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接口对接连通;所述第三接口座具有第四接口和第五接

  口,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四通道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

  室外换热器的一端接口对接连通,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接口对接连

  通;所述第四接口座具有第六接口和第七接口,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第六通道连通,所述第

  七接口与所述第八通道连通,所述第六接口通过膨胀元件与蒸发器的一端接口对接连通,

  所述第七接口通过第三单向阀与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接口对接连通;所述第五接口座具有

  第八接口,所述第八接口与所述第八通道连通,所述第八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对接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但不限

  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阀元件、所述第三阀元件、所述第四阀元件、所述第五阀元件

  打开,所述第二阀元件关闭,所述多通阀使所述进口接头流道与所述第四流道连通;

  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二阀元件、所述第五阀元件打开,所述第一阀元件、所述第三阀

  元件、所述第四阀元件关闭,所述多通阀使所述进口接头流道与所述第四流道连通。

  各类元件能够与通道建立连通关系,通道通过机加工整体形成于阀块内,这样导致流体控

  一种流道控制组件,包括流体管理元件,所述流体控制组件还包括通道元件,所述

  流体管理元件与所述通道元件连接,所述通道元件具有通道,所述通道元件包括流道板和

  复合板,所述流道板和/或所述复合板具有形成所述通道的槽腔,所述流道板或所述复合板

  具有孔,所述孔贯穿所述流道板或贯穿所述复合板,所述流道板和所述复合板配合形成所

  述通道的至少部分,所述孔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流体管理元件能够通过但不限于所述孔

  与通道元件连接,通道元件具有通道,通道元件包括流道板和复合板,通过在流道板和/或

  复合板上形成通道的槽腔,并通过在流道板或复合板上形成用于连通通道的贯穿的孔,这

  样流道板和复合板配合形成通道的至少部分,流体管理元件能够通过但不限于孔连通通道

  中的两个或多个,相比与相关技术中通道通过机加工整体形成于阀块内,有利于流体控制

  图13是图1中流体控制组件应用于热管理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工作模式的系

  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

  描述。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

  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

  参见图1,流体控制组件100可以应用于热管理系统,其中热管理系统可以为车辆

  热管理系统,具体如新能源车辆热管理系统。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流体管理元件和通道元

  件4,流体管理元件包括阀元件1、热交换元件2、贮液元件3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本实施例中,

  流体管理元件包括阀元件1、热交换元件2、贮液元件3,其中阀元件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阀

  元件1与通道元件4连接,通道元件4具有通道,通道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阀元件1能够实现通

  道中的两个或多个的连通或不连通,并在连通时能够实现通道之间的直通连通和/或节流

  连通;热交换元件2与通道元件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元件2包括若干层叠的板片,热

  交换元件2具有不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内的工作流体(如制冷剂)和第二

  流道内的工作流体(如冷却液)可以在热交换元件3内进行换热,其中热交换元件2的第一流

  道与通道中的两个连通;贮液元件3与通道元件4连接,贮液元件4具有至少部分贮液腔,这

  是由于贮液腔还有可能由贮液元件4和其他部分共同形成,贮液腔与通道中的两个或多个

  连通,贮液元件4主要用于进行工作流体气液两相分离,避免工作流体(如制冷剂)中的气相

  流体流至后续通道回路。定义连接包括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密封连接等方

  式;定义直通连通为不改变或者趋于不改变(如压损范围<1%)工作流体流过阀元件前后

  的压力,定义节流连通为工作流体流过阀元件前的压力大于流过阀部件后的压力。

  参见图2至图4,为实现流体控制组件的轻量化,通道元件4包括流道板41和第一复

  合板42,在本实施例中,流道板41具有形成通道的槽腔和孔,槽腔和孔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其中孔用于形成为连通通道中的不同单个之间的连通孔道,孔贯穿流道板41设置,而形成

  通道的槽腔则不贯穿流道板41,形成通道的槽腔和孔具体可以通过冷挤压工艺一体形成。

  流道板41与第一复合板42贴合设置,流道板41与第一复合板4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流道板

  41与第一复合板42通过焊接密封固定,流道板41与第一复合板42配合形成通道元件4的通

  道,这样相比与通过阀块整体机加工形成通道,有利于使通道部分元件轻量化,具体地,流

  道板41包括第一壁411,沿垂直于第一壁411的方向,流道板41形成有自第一壁411向内远离

  第一壁411的槽腔和孔,相应地,第一复合板42包括第二壁42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壁421为

  平面,流道板41与第一复合板42在配合时,第一壁411与第二壁421贴合设置,第一壁411和

  第二壁421通过焊接密封固定,从而形成通道元件4的通道。当然孔还可以形成于第一复合

  板42上,即沿垂直于第二壁421的方向,孔贯穿第一复合板42设置,此时流道板41仅具有形

  成通道的槽腔,第一壁411与第二壁421贴合并通过焊接密封固定,流道板41与第一复合板

  或者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流道板41和第一复合板42分别具有形成通道的槽腔,具

  体地,沿垂直于流道板41的第一壁411的方向,位于流道板41的形成通道的槽腔自第一壁

  411向内远离第一壁411凹陷形成;沿垂直于第二壁421的方向,位于第一复合板42的形成通

  道的槽腔自第二壁421向内远离第二壁421凹陷形成,第一壁411与第二壁421贴合设置,第

  一壁411和第二壁421通过焊接密封固定,流道板41与第一复合板42配合形成通道元件4的

  通道。在该实施例中,孔同样可以形成于流道板41上或者孔可以形成于第一复合板42上,即

  沿垂直于第一壁411的方向,孔贯穿流道板41设置,或者沿垂直于第二壁421的方向,孔贯穿

  组件100应用于热管理系统的复杂性或根据通道布局的复杂程度,买球网站 十大排行榜通道元件还可以设置为

  双层或者说双侧通道,此时通道元件还包括第二复合板,定义第一复合板42和第二复合板

  统称为复合板。沿垂直于第一壁411的方向,形成通道的槽腔的部分(定义部分指槽腔数量

  上的部分)自第一壁411向内远离第一壁411凹陷形成;形成通道的槽腔的另外部分自流道

  板41的第三壁向内远离第三壁凹陷形成,其中第三壁和第一壁为流道板的相对设置的两

  壁,流道板41位于第一复合板42和第二复合板之间,第一复合板42与第一壁贴合并可以通

  过焊接密封固定,第二复合板与第三壁贴合并可以通过焊接密封固定,从而三者配合形成

  参见图2和图5,通道元件4还包括阀安装座44,阀安装座44用于安装阀元件,阀安

  装座44的数量与阀元件的数量相同,阀安装座44与流道板41或与第一复合板42或与第二复

  合板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阀安装座44与流道板41贴合并通过焊接密封固定,当然作为其他

  实施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阀安装座44还可以与流道板41一体成形。阀安装座44包括

  第一端口441、第二端口442以及安装腔443,其中第一端口441可以作为进口,第二端口442

  可以作为出口,就阀安装座44单个零部件而言,安装腔443连通第一端口441和第二端口

  442,安装腔443用于安装阀元件,第一端口441和第二端口442用于分别与形成连通孔道的

  参见图1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通道包括第一通道401、第二通道402、第三通道

  403、第四通道404、第五通道405、第六通道406、第七通道407、第八通道408。阀安装座44包

  括第一阀安装座44a、第二阀安装座44b、第三阀安装座44c、第四阀安装座44d、第五阀安装

  座44e,阀元件1包括第一阀元件11、第二阀元件12、第三阀元件13、第四阀元件14、第五阀元

  件15,部分第一阀元件11位于第一阀安装座44a的安装腔,第一阀元件11与第一阀安装座

  44a连接,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元件11与第一阀安装座44a插接固定,第一阀元件11通过

  第一阀安装座44a能够连通或不连通第一通道401和第二通道402,并在连通时能够直通连

  通第一通道401和第二通道402,具体地,孔包括第一孔451和第二孔452,其中第一孔451与

  第一通道401连通,第二孔452与第二通道402连通,第一阀安装座44a与流道板41连接时,第

  一阀安装座44a的第一端口与第一孔451连通,即该第一端口连通第一通道401,第一阀安装

  座44a的第二端口与第二孔452连通,即该第二端口连通第二通道402,这样在第一阀元件11

  的控制下,第一通道401能够通过第一孔451、第二孔452、第一阀安装座44a实现连通或不连

  通第二通道402。同理以此类推,部分第二阀元件12位于第二阀安装座44b的安装腔,第二阀

  元件12与第二阀安装座44b连接,第二阀元件12通过孔和第二阀安装座44b能够连通或不连

  通第一通道401和第三通道403,并在连通时能够直通连通第一通道401和第三通道403。部

  分第四阀元件14位于第四阀安装座44d的安装腔,第四阀元件14与第四阀安装座44d连接,

  第四阀元件14通过孔和第四阀安装座44d能够连通或不连通第四通道404和第六通道406,

  并在连通时能够节流连通第四通道404和第六通道406。部分第五阀元件15位于第五阀安装

  座44e的安装腔,第五阀元件15与第五阀安装座44e连接,第五阀元件15通过第五阀安装座

  44e能够连通或不连通第六通道406和第七通道407,并在连通时能够节流连通第六通道406

  和第七通道407。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通道的布局上,当不可避免的存在交叉通道时,为避

  免交叉通道间的窜流,可以通过牵引流道来实现,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7和图8,通

  道元件4还包括牵引块46,牵引块46与第一复合板42通过焊接密封固定,牵引块46包括牵引

  流道461,孔还包括第三孔453和第四孔454,其中第三孔453与第三通道403连通,相应地,第

  一复合板42上还设置有通孔,沿垂直于第二壁421的方向,买球网站 十大排行榜通孔贯穿第一复合板42设置,通

  孔具体地包括第一通孔422和第二通孔423,其中第一通孔422与第四孔454,第二通孔423与

  第八通道408连通,而牵引流道461连通第一通孔422和第二通孔423,这样牵引流道461连通

  第八通道408和第四孔454,再者,第三阀安装座44c的第一端口与第三孔453连通,第三阀安

  装座44c的第二端口与第四孔454连通,部分第三阀元件13位于第三阀安装座44的安装腔,

  第三阀元件13与第三阀安装座44c连接,这样,第三阀元件13通过牵引流道461能够连通或

  不连通第三通道403和第八通道408,并在连通时能够直通连通第三通道403和第八通道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贮液元件3包括支架31,贮液元件3通过支架31与通道元

  件4连接,具体地,支架31位于贮液元件3的罐体的外周,支架31与流道板41通过螺钉连接固

  定,并同时紧固支架31于罐体的外周,从而实现贮液元件3与通道元件4的连接。参见图2、图

  3、图6以及图9,在本实施例中,通道元件4还包括贮液元件安装座47,贮液元件安装座47与

  流道板41通过焊接密封固定,贮液元件安装座47具有第一连接流道471、第二连接流道472、

  第三连接流道473,其中第一连接流道471通过孔与第四通道404连通,第二连接流道472通

  过孔与第五通道405连通,第三连接流道473通过孔与第六通道406连通。相应地,结合图10,

  贮液元件3的主体包括第一进口管、第二进口管以及出口管,第一进口管具有第一进口流道

  32、第二进口管具有第二进口流道33、出口管具有出口流道34,贮液元件3的主体与贮液元

  件安装座47配合时,至少部分第一进口管位于第一连接流道471,第一进口流道32连通第一

  连接流道471和贮液腔;至少部分第二进口管位于第二连接流道472,第二进口流道33连通

  第二连接流道472和贮液腔;至少部分出口管位于第三连接流道473,出口流道34连通第三

  连接流道473和贮液腔;另外在本时候例中贮液元件3与贮液元件安装座47还通过螺钉连接

  固定,以加强贮液元件3的固定。这样,第四通道404通过第一连接流道471、第一进口流道33

  与贮液腔连通,第五通道405通过第二连接流道472、第二进口流道33与贮液腔连通,贮液腔

  通过出口流道34、第三接口流道473与第六通道406连通。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贮液元

  件3还内置有单向阀,单向阀具有单向导通、反向截止的功能,单向阀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

  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使第一进口流道32到贮液腔单向导通,从而实现第一单向阀使第四

  通道404到贮液腔单向导通;第二单向阀使第二进口流道33到贮液腔单向导通,从而实现第

  二单向阀使第五通道405到贮液腔单向导通,设置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有利于避免贮

  液元件3在有两个或多个进口的情况下,防止工作流体从某一进口流道(如第一进口流道

  32)进入贮液腔内后反窜至另一进口流道(如第二进口流道33)的情况,且设置单向阀集成

  参见图1、图3以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元件2与通道元件4通过螺钉连接固

  定,具体地,热交换元件2包括底板21,底板21上设置有与通道元件4螺钉连接的通孔,热交

  换元件2通过底板21实现与通道元件4的螺钉连接固定。热交换元件2的第一流道连通第七

  通道407和第八通道408,具体地,孔还包括第五孔455和第六孔456,其中第五孔455与第七

  通道407连通,第六孔456与第八通道408连通,热交换元件2的第一流道连通第五孔455和第

  六孔456。参见图1、图11以及图12,流体控制组件100还包括多通阀元件5,多通阀元件5包括

  多通阀51和连接件52,在本实施例中,多通阀51为三通切换阀,多通阀51具有进口511、第一

  出口512、第二出口513,通过旋转多通阀51的阀芯,能够实现进口511与第一出口512连通或

  者进口511与第二出口513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进口511、第一出口512、第二出口513的朝向

  相同,且进口511位于第一出口512和第二出口513之间,这样方便多通阀51与连接件52的装

  配。相应地,连接件52包括进口接头521和出口接头522,进口接头521和出口接头522用于与

  热管理系统中的其他如电池冷却模块进行对接,对电池组件进行降温冷却。进口接头521具

  有进口接头流道5211,出口接头522具有出口接头流道5221,连接件52还具有用于与热交换

  元件2的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三流道523和第四流道524,其中第三流道523与出口接头流道

  5221连通。多通阀51与连接件52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多通阀51与连接件52通过螺钉

  固定连接,多通阀51与连接件52装配连接后,进口接头流道5211与进口511连通,出口接头

  流道5221与第一出口512连通,第四流道524与第二出口513连通,这样通过切换多通阀51的

  阀芯,进口接头流道5211能够与出口接头流道5221连通或者进口接头流道5211能够与第四

  流道524连通。多通阀元件5与热交换元件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多通阀元件5的连接件52与

  热交换元件2的底板21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并使热交换元件2的第二流道连通第三流道523

  参见图1、图6、图9以及图11,为保证流体控制组件100在应用于热管理系统时保证

  热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提高流体控制组件100的控制精度,特别是阀元件的控制精

  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流体控制组件100还包括传感器,传感器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传感器